中文 / English

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2/5/14 [焦点]

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于4月27日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

意见主要内容

意见明确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除了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还要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意见》确定了2012年高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奖励标准: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获得财政奖励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意见》规范了财政奖励资金的使用管理,对符合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并对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相应调增补助额度。

《意见》提出,将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意见》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建设中,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意见》明确,要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加大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优良的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的推广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此外,要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积极推广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新型建筑体系,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建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大力推广住宅全装修,推行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许多绿色建筑核心技术国内仍不掌握

业内人士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超30%的目标,还需迈过市场认知度、政策配套和技术突围三道坎。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王有为说,关键还要提高社会认知度,应借助政策激励的“东风”,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识,努力让百姓懂得绿色建筑,就像购买节能家电一样,要教会百姓看关键绿色标识。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偏低,各地推行的65%节能标准只相当于德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能耗指标超过2倍。除了标准偏低,配套政策不完善也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强调,要提高节能标准,就必须强化激励与约束,既要运用行政手段,从设计图纸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又要研究实施财政奖励,对超过节能标准的低能耗建筑逐步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切实增强加快发展低能耗建筑的动力与压力。

张少春表示,国内发展绿色建筑,还面临产业科技支撑不足挑战。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刚刚起步,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偏低。王有为也指出,目前发展绿色建筑许多核心技术国内仍不掌握,如大部分热泵压缩机等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新能源建筑应用仍停留在简单直接运用层面,太阳能房、太阳能供热空调等深度利用非常有限。

张少春表示,今后将加大力度支持绿色建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此外,住宅工业化是大幅度降低建筑建造过程中消耗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促进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切实加快我国住宅工业化进程。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7001450号-1 |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5225号 | 众华会计事务所版权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