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IMF预测: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比将创十年新低

2012/5/14 [焦点]

5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驻华代表司马喆(Murtaza Syed)表示,2012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约为2.3%,为2002年以来最低点,但之后几年会小幅上升至4%-4.5%,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已大为改善。

四因素致顺差占比下降

国际上将经常账户顺差控制在GDP的4%以内视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从2007年的超过10%,至2011年的2.8%,五年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经大幅度下降。。

IMF认为,这一指标下降主要有四个因素。首先是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例)恶化。根据测算,若将2004年6月定为基数100,2010年贸易条件下降到92,去年则继续下降至88.5。“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对顺差占比下降的贡献在1/5到2/5。”司马喆称。

其次,过去三年来国内的大举投资,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房地产投资,均导致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上升,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进口满足,导致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IMF估计,这一因素对顺差占比下降的贡献约在1/4到1/3。

“三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不管是名义有效汇率还是实际有效汇率都大幅升值,对出口价格构成压力,这一因素对经常账户顺差占比下降的贡献在1/5到1/3左右;四是外部需求的低迷,主要是欧美国家需求的大幅下滑,这一因素贡献约为1/5。”司马喆表示。

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仍将超8%

近期法国与希腊大选后,欧洲政坛又生变数,导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欧债危机继续发酵。

不过,IMF认为,欧债危机对于亚洲的影响相对较小,预计亚洲国家经济增速今年仍会上升,对2012和2013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分别为8.2%和8.8%,在全球仍将保持领先。

与此同时,商品价格波动性仍然很大,意味着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可能重新上升。不过IMF预计中国的通胀将趋于下行,今年CPI涨幅可能在3.3%左右,明年可能在3%。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7001450号-1 |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5225号 | 众华会计事务所版权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