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转融资满月输血71亿

2012/10/8 [焦点]

编者按:8月30开闸的转融资至今正好“满月”,证金公司融出71亿元,拉动融资余额稳步增加。沪深融资余额从662.92亿元上升至704.42亿元,相比转融资启动前,累计增加41.50亿元。两市融资余额在9月24日更是攀升至719.73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转融资满月融出71亿

从8月30日正式启动,到9月28日一个月,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余额达到71.24亿元,逼近75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按照平均2倍杠杆计算,截至目前,转融资业务可为市场提供约142.48亿增量融资规模。

《投资快报》记者了解到,证券公司向证金公司借入资金的成本并不低——转融资有三种期限,7天、14天和28天,转融资费率分别为5.6%、5.7%和5.8%,远高于同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但这没有影响旺盛的转融资需求。

证金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5亿元,转融资刚刚满月,这部分资金就已融出近95%。为做大业务,证金公司将“三步走”筹集资金,通过增加资本金、发行次级债、发行短期融资券等手段,为股市输送更多资金。

首先是增资扩股45亿元,届时可全部用于转融资业务。其次是证金公司借入200亿元次级债务,目前正处于与潜在投资者商谈的过程中,将择机启动。第三步是计划发债1000亿元,除了上述200亿元,证金公司将通过商业银行授信、发行公司债、发行短期融资券和同业拆借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融资余额创历史新高

自8月30日转融通正式启动以来,证金公司向证券市场投放资金超过70亿元,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沪深融资余额稳步增加,助力股指在2000点附近出现反弹。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转融通试点启动,融资交易规模有望逐步壮大,这将在客观上为二级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转融通业务是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包括转融资和转融券。因此,转融通推出为券商提供了筹码,避免了券商与客户对赌的被动局面。

对于转融通,中金公司认为,就短期来看,有望提供的资金规模约为400亿元;而就长期来看,转融通机制完全理顺之后,按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融资融券余额(含转融通)占市值的比例稳定在1%左右,意味着融资融券的规模将随市值增长而增长,预计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规模(含转融通)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股市市值的1%,因此长期规模相对可观。

转融券短期或难以推出

相比于需要等待行情转好的转融资业务,券商实际上更期待转融券的推出。这项业务将实质性地推动市场融券规模的放大。

转融券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心理上的,从成熟市场看,它的规模始终小于转融资。”一位券商信用交易部负责人说。

但是《投资快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这种期望短期内难以实现。考虑到市场信心有一个恢复的过程,证金公司目前并不急于推出转融券。

   另外,券商还期待扩大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范围,特别是希望创业板股票能够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因为目前的287只标的证券大多为估值已经很低的主板公司,没有融券做空的空间。而创业板的估值仍然较高,有一定的估值水分。

不过,这一期望也要决定于深交所的态度。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年部分创业板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较大,若此时成为融券标的,难免市场会出现过度的波动。

长期来看,该挤的泡沫一定会被挤掉。融券做空仅仅是市场表达看法的方式而已,好的公司不会因为做空而改变其长期的趋势。”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7001450号-1 |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5225号 | 众华会计事务所版权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