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IPO“堰塞湖”成A股心病 排队公司担忧分流术

2012/12/24 [焦点]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A股IPO融资额将定格在950亿元左右。这是自本轮新股IPO重启以来,首次出现全年首发募资额不足1000亿元的情况。不要说以超过4600亿元融资额勇夺“全球第一”的2010年,即使是2009年IPO重启后不到半年时间里,新股融资也逼近2000亿元大关。对于迫切希望上市的企业来说,2012年确实不是一个好年份。

排队拟IPO企业已超830家

今年截至目前,A股IPO融资额为950亿元左右。需要指出的是,这与11月以来的IPO急刹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10月26日浙江世宝发行以后,两个月中没有任何一只新股发行。不仅仅是发行,7月16日以来的近5个月中,证监会网站也没有披露新的拟上市公司申报稿;从两个多月前的10月10日审核深圳崇达电路和深圳燃气集团的首发申请之后,证监会发审委也没有审核任何公司的上市申请。

虽然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不会暂停新股发行,但是面对新股发行节奏突然发生变化,随着“空窗期”的延长,市场各方的猜测也日益浓烈。

无论怎样,目前新股IPO陷入停滞已成事实,但是拟上市公司的队伍却在不停壮大。截至12月13日证监会公布数据,排队等上市的企业已经突破830家,特别是“核电巨无霸”中国核电的现身,让各方稍微松懈的神经绷紧了起来。本月初,中国核电出现在拟上市公司排队名单中,而根据环评公示,中国核电首发募资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元,隐隐暗示中国核电的融资“胃口”并不会小。

一方面发行的“出口”被堵塞,另一方面则是拟上市公司队伍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陕煤国际、中国邮政速递为代表的上百家已经过会企业,俨然成为了A股各方的一大“心病”。就算830多家排队企业中仅有一半能够最终登陆A股市场,从上市家数来讲也将超越2010年的水平,而目前来看,A股市场恐怕没有这样的消化能力。

新股改革“疗效”初显

面对庞大的排队上市企业,如何疏导IPO的“堰塞湖”,成为了监管层需要直面的问题。

实际上,从郭树清上任以来,新股发行制度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如增加机构配售比例,取消网下限售期,披露企业申报进度等等。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系列改革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新股发行“三高”得到有效抑制。但是,在持续低迷的A股市场将各种矛盾激发之后,又让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面临巨大的考验。

“其实在新股发行减速以后,已经隐隐有一些迹象。”一位大型券商投行高层表示,此前

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的“瘦身”发行,就被普遍认为是受到了监管层的干预。

以洛阳钼业为例,其IPO募投项目的总投入为36.46亿元,但最终融资额缩减为6亿元。3元/股的发行价,也远低于主承销商给出的价格区间(6.49元/股~8.48元/股)。同样,浙江世宝融资规模较此前预测大幅降低,且3870万元融资额创15年新低。

该投行人士指出,两家公司定价较低的一个直接原因,是H股股价较低。不过承销商定价时肯定也会考虑这个问题,最后发行价大幅低于承销商给出的价格,且发行股份大幅缩减,当时盛传是监管层出面干预,为的就是减小IPO对市场的冲击。

新三板等或成“分流池”

本周,一则消息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有媒体报道称,新股发行改革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消息真实与否,新股发行改革也将进一步推进,此前监管层多次进行类似表态。

如在11月30日举行的保荐代表人培训班上,监管人士就透露了下一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六条思路。其中包括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水平,逐步淡化对盈利能力判断;加大对各类失信和违法违规行为惩治力度。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12月6日到8日率调研组赴江苏、上海调研之时,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战龙建议,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引导拟上市企业先到“新三板”或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同时在制度上安排一定的配套机制,允许经过一段时间考验的优秀公司转到主板、创业板。而信诚基金公司总经理王俊峰则提出在新股发行环节,探索配套发行认沽权证,鼓励拟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等方式。

华宝证券则公开表示,预计新股发行改革方面或有大动作,针对IPO“堰塞湖”问题,监管层三种处理思路已逐步明晰:将通过向新三板、债市分流;开展对800多家排队企业的专项检查;严格执法,严惩业绩包装等举措来化解IPO的压力。

除了新三板以外,发行认沽权证也被视为疏导IPO“堰塞湖”的方式之一,并获得了部分专业人士的推崇。近日有媒体披露,上交所有关部门正研究创新新股发行方式。例如,在新股发行时发行认沽权证,投资者可在3年后行权,以此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部分企业忧心被“分流”

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排队企业目前进退两难:继续坚持可能陷入持久战,未来还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而如果放弃,过去的努力又将前功尽弃。面对可能出现的改革,大多数公司担忧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额的问题,另一个就是还有多久能上市。对于前者,他指出,其实新三板市场也可以融资,但是与IPO不同,其融资功能属于小额定向融资,融资额度无法与IPO相比,这一点恐怕很多拟上市公司都难以接受。

另外,很多企业担忧发行期被拉长,或是出于业绩方面的 “难言之隐”。因为在冲击上市的两三年间,部分公司往往采取很多方式来提升业绩,但一些“后遗症”在未来会逐渐显现,比如现在有的企业上市后随即出现“业绩变脸”。因此,如果上市周期延长的话,很有可能在没有上市之前业绩就已经出现大幅滑坡,那么IPO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近两年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更加剧了业绩下滑的可能。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7001450号-1 众华会计事务所版权 © 2020